關於我們 了解更多

誰創造或設計了印度國旗?

歷史背景與歷史運動

在採用現用國旗之前,不同的團體和運動曾使用過多個版本。 1906年,印度第一面非官方國旗在加爾各答升起。這面國旗由綠、黃、紅三條水平條紋組成,並帶有蓮花和星星等符號。

1921年,聖雄甘地提出了另一種設計方案,其中融入了紡車,象徵著「國貨運動」和經濟自給自足。這項設計啟發了平加利·文卡亞(Pingali Venkayya)創作了“蒂蘭加”(Tiranga)。多年來,國旗的每一次演變都反映了印度人民不斷變化的期望。

平加利‧文卡亞:奉獻之旅

除了對國旗創作的貢獻外,平加利·文卡亞在其他領域也是一位先驅。他研究了各國國旗,並出版了一本相關書籍,展現了他對這主權象徵的專業知識和熱情。他也是農業和教育的熱情倡導者,為印度的這些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他與甘地的相遇至關重要,因為這讓他能夠設計一面不僅代表政治抱負,更呼喚團結與和平的國旗。文卡亞晚年默默無聞,但他的精神遺產卻透過這面國旗得以傳承。

國旗的正式採用

1947年7月22日,制憲會議正式採用這面國旗,標誌著漫長的獨立鬥爭的結束。當天,這面國旗被接受為自由印度的象徵,將一個多元的國家統一在一個共同的認同之下。在正式採用之前,曾進行過多次辯論,以確保國旗真正體現國家的多樣性和價值觀。

國旗的禮儀與使用

印度國旗必須受到最大的尊重。 《印度國旗法》規定了國旗的展示規則,該法典是一套嚴格的準則,規定了在官方儀式上如何懸掛、折疊和使用國旗。

  • 國旗必須隨時懸掛在旗桿頂端,不得觸地。
  • 不得將其用作任何其他形式的服裝或裝飾品。
  • 遊行時,必須高舉國旗並保持直立。
  • 使用後,必須恭敬地收回國旗並妥善折疊。

違反這些規定可能會受到製裁,這強調了尊重這個國家象徵的重要性。

現代代表性與文化影響

印度國旗不只是一塊布;它是民族自豪感和團結的象徵。在獨立日和共和國日慶祝活動以及印度派代表出席的國際活動中,國旗隨處可見。

在電影、文學和藝術領域,國旗常被用來表達愛國主義和犧牲的主題。印度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自豪地展示國旗,國旗在軍事和國家慶典中也扮演核心角色。

國旗的保護與維護

保護印度國旗對於維護其完整性和象徵意義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確保其長久耐用的技巧:

  • 為了確保其耐用性,國旗應採用優質材料製成,通常是卡迪棉。
  • 國旗應存放在乾燥、乾淨的地方,以免受潮或昆蟲損壞。
  • 國旗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,以防止褪色。

國際影響力與認可

印度國旗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其他解放運動。它作為反抗殖民壓迫鬥爭的象徵,在許多尋求獨立的國家引起了共鳴,並在反殖民運動影響的討論中經常被提及。

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論壇組織的活動中,印度國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,在這些活動中,它被尊為和平與進步國家的象徵。

藝術與流行文化中的國旗

在當代印度藝術中,國旗常被用來表達自由和多樣性的概念。著名藝術家運用國旗主題來探討社會和政治議題,為這古老象徵提供了新的視角。

在音樂和電影中,國旗被用來喚起民族自豪感。愛國歌曲經常在國慶日播放,強調國旗是印度傳統和文化的象徵。

未來展望

隨著印度不斷發展成為全球強國,該國國旗仍然是團結與進步的象徵。它代表著一個多元化國家的抱負,並不斷提醒著人們為實現自由所做的犧牲。

隨著挑戰和機會的出現,子孫後代將繼續尊重並重新詮釋這面國旗。在擁抱創新的同時,保留其精髓,對於維持其作為國家象徵的現實意義和影響力至關重要。

結語

印度國旗,以其豐富而複雜的歷史,體現了一個國家克服逆境、打造強大認同的奮鬥、韌性和精神。從平加利文卡亞運動(Pingali Venkayya)至今,這個國家象徵持續喚起全球印度人的自豪感和歸屬感。

最終,這面國旗依然有力地提醒著人們印度建國的理想:所有公民的自由、團結和進步。

Leave a comment

Please note: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.